您当前位置:首页 > 效能发挥 > 正文

教学模式改革成效阶段总结

发布时间:2018-01-27 22:16:17   汽车修理工整理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一)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中热逐年升温,各级各类技工院校的招生受到很到影响,出现了学校生源滑坡的现象。技工学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是学习困难生,招生从择优录取,变化成零门槛录取,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初中就进入了技校。我国作为朝阳行业的汽修专业,招生人数却逐年增加,但现在的技工学校及教育系统为了提高知名度,一味的追求学生的人数,而没有抓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在就业市场上,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生的大步跨越式发展,企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已经成为主要的买方市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大军成为了卖方市场。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步确立。
(二)学生学习现状
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促使了社会对汽车维修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必须知识全面、理论扎实、技术过硬、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既要熟悉汽车结构、原理和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又要熟悉现代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掌握现代的电子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且具有实践经验、操作熟练,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统筹考虑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优势,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立足我校和汽车行业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产教研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以提高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
三、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市场调研、生产项目需求分析、专业建设项目组论证,编制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的要求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模块化分组教学;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教学活动过程;通过真实任务驱动的模块项目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实训室、实习车间、生产车间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
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应具有的能力:
(1)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操作过程,具有初步的企业实操经验;
(2)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如诊断、检测等),具有初步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能力;
(3)具有汽车构造、使用性能、检测、维护、修理和汽车驾驶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汽车维修企业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经验,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一)课程建设情况
1.创新开发了模块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开发关键是为每一节课设计最有效的活动。活动过程的设计逻辑是始终以学生为核心,活动内容的设置必须适应于当前市场和汽车维修工作环境中岗位技能需求和工作绩效,课程强调的是“做”,而不仅仅是“知道”,通过获取各种汽车维修技能,迅速体现学习的成果。同时,我们将职业素养训练融入到模块化课程实施中,让学生形成“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意识。
根据模块课程标准,开发和修订了“资源库”,包括:电子书,教案,实训指导手册,多媒体动画素材,习题库,学习视频等。“资源库”是我校课程改革的新产物,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我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在此基础上,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发了《现代汽车美容》、《汽车电子电工基础》校本教材及《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汽车机械基础》省级特色教材,为我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模块课程实施采用“小班化、循环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评价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制定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针对学生、教师及课程的评价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为此我校从“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职业能力表现”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设立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多种评价手段。
对教师的评价,重视及时反馈和有效性。第一、课程实施中,让学生相互发表对课程的反馈意见;第二、.每个模块后的教学质量反馈表;第三、通过定期教研活动定期小结、进行自评、促进后期教学。
3.考核方法改革
学业考核包括基础理论考核、专业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三部分。专业考核提倡改变以往传统的学生学习效果考核办法,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勤于思考、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考核在具体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校内实训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结合各门课程中的具体要求对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按照不同的权值进行综合评定。
考核引入多方机制,既有学校教师评价和企业教师评价,又有学生自评,组长评价和小组互评。考核与评价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贯彻方向与目的的结合、全面与重点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先进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后都要进行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具体考核内容有以下两部分。
①过程性考核(60%)
为培养学生能力,规范学生的行为,过程考核的重点放在平时的项目训练上及企业实习表现上。
学校过程考核: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及校内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积分。占总成绩成绩的30%。
企业实习过程考核:根据学生每天的实习评定,进行实习成绩积分。占总成绩成绩的30%。
②期末考核(40%)
期末考核根据需要可用采用理论、技能操作两种考核办法,理论与技能操作比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可以按5:5的比例评定。纠正学生轻理论数据、重技能的倾向。
(二)教学基本情况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
一年来,通过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岗位培训等途径,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分阶段安排了青年教师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实践,积累工作经历,把握行业和市场的动态,提高与更新专业技能;建立了一支由行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实行动态管理。
通过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15篇;完成科研课题9项,教科研能力较强;开发校本教材2本,省级特色教材2本。
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生产能力,实现与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原建有整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汽车商务、汽车仿真教学及钳工等9个实训车间,在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考察和论证后,对原有实训场地进行改善,并正在新建一个汽车美容实训室。等实训室改善及建设工作完成,将按照企业方式运作,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训练,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从而最终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能力,满足市场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迫切需求。
3.教学管理情况
教师严格按照学科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达成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掌握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具备就业创业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
课堂教学按照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合理、能力为先、教法灵活、重点突出、少讲精练、师生互动、指导有效、操作规范、学做合一、板书工整、教态端庄、遵守课纪。能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设施设备,积极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专业实训课按专业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实训仪器设备准备,实践教学中搞好分组练习,从中指导,并做好安全教育。
4.学风建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因和潜在动力。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感情,是我们教学管理成功的一半。因此,我科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解决好学习为了什么,为谁而学习的根本问题,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把父母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利用各种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贯穿教学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内容。把增强与学生沟通入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作为实施教学管理的切入点。我们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和采取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把每个学生逐步引上自觉学习,愿意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路子上来。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我们积极倡导走出去战略。2013年4月和2014年4月,在广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汽车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在不同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五、改革成果的示范与辐射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特别是示范校建设以来,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采用的“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教学实施的工学结合平台。该教学模式的建立对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乃至辐射学校的建设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为本地区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运行与管理、实训实验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了示范作用。由此对本地区课程改革水平的提升,产生了较强的吸纳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实现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六、教学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这将是在今后的改革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有:
1.部分教师在短期内不能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研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2.毕业前顶岗实习学生比较分散,部分学生顶岗的岗位离学校的距离很远,给管理和考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方面还要花大力气进行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二)今后的设想
1.注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2.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切入点,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3.加强现行场地的改造和设施完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采用软件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4.给教师提供编写教材的条件,使教师能编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好教材;
5.精简基础课,增加专业课。
实时交流

微信扫描

办公室电话:0792-7772083

联系手机:13979298938

联系QQ:1936673184